一、是感情用事吗?
据前苏联外交家葛罗米柯在其回忆录中所述,1950年的朝鲜半岛已笼罩在浓厚的阴霾之中。美国正准备摩拳擦掌,准备介入这场冲突。不仅如此,美国还打算以联合国军的名义采取行动,并将相关提案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审议。
对葛罗米柯而言,苏联理应坚定地举起反对的大旗。然而,就在这一关键时刻,斯大林的电话铃声响起,他询问葛罗米柯对当前局势的看法。
葛罗米柯对问题做出了两条回应。首先,他明确表示必须坚定地予以拒绝,并对美国提起相应的反诉。其次,若当前的局势持续未见好转,他将毫不犹豫地行使一票否决权。
但斯大林却表示:“苏联代表不应与会。”
一句简短的话语,竟令葛罗米柯对人生产生了深刻的质疑,不禁追问:“倘若我们未能出席此次会议,安理会恐将轻易通过各项决议,甚至可能以联合国部队的名义,将其他国家的力量引入南朝鲜。”
斯大林不为所动,依旧如此。仅40分钟,该指令便已传达至我国(前苏联)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手中。”。因此,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,葛罗米柯多次对斯大林的“感情用事”提出批评。甚至,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一观点记录在了自己的回忆录中。
斯大林的行为是受情感驱使的吗?并非如此!事实上,斯大林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朝鲜战争爆发。他此举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朝鲜的微薄利益,而是他的目光始终聚焦于中国的广阔“肥肉”。这一切的根源,还得追溯到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那次秘密会晤……
二、今新中国
于1945年2月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,美国为促使苏联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,不惜将中国作为筹码,向斯大林提出了诸多优厚条件。
例如:必须维持外蒙古的现有状况;苏联在大连的商港享有优先权,并推动其走向国际化;应恢复旅顺港口对苏俄海军基地的租借权……
面对这一严重侵害我国利益的诉求,蒋介石竟出人意料地予以同意,与苏联签订了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。自此,旅顺、大连等地便被斯大林视为囊中之物。直至新中国成立,毛主席访问苏联之际,这一局面才得以根本扭转。
如今新中国已然成立,百年之耻辱必须一扫而空!
毛主席为表达对斯大林的抗议,选择闭门谢客,不再参与任何社交活动,与斯大林在莫斯科进行对峙。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英美两国的关注。他们目睹中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,为了争取新中国的支持,美国转而变换策略,假装无辜,扮演起好人的角色。然而,他们似乎完全忘记了,正是他们亲手埋下了这枚定时炸弹。
此刻,斯大林显得坐立不安,他对中国的分量有着比任何人都更深刻的认识。若中国真的被逼迫至美国的阵营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在无奈之中,斯大林最终做出了让步。
“你不是总在念念不忘统一朝鲜的事吗?现在,我全力支持你这么做!”
由于斯大林的同意,金日成得以发动朝鲜战争。那么,为何斯大林一方面与中国签订新的平等条约,另一方面又突然转变立场,支持金日成发动战争,甚至在关键时刻指示其驻联合国代表缺席会议,放弃手中的“一票否决权”呢?
一切均与葛罗米柯所提之感情用事无关,实则背后潜藏着一系列周密的“算计”。
三、精密算计
其一:若北朝鲜统一了南朝鲜,朝鲜半岛的出海口是否将等同于归属于苏联?这几乎是肯定的!斯大林的愤怒,很大程度上源于苏联长期缺乏类似中国旅顺港这样的优质不冻港。
这便是所谓“失利于东,胜利于西”的道理。尽管策略制定得相当周全,美国会就此让步吗?这个问题进而引出了接下来更为巧妙的计策。
其二:若美国介入,联合国军挥师朝鲜,金日成必败无疑!无论中国是否派遣军队支援,在斯大林的战略布局中,都将遭受重创,难以抵挡。
鉴于金日成必然建立流亡政府,其选址无疑是在中国境内,而非苏联。面对美国日益逼近的压力,中国很可能将请求苏联的军事支持。这样一来,中国失去的利益有望得到显著补偿。
朝鲜无论是胜是负,斯大林总能保持愉悦,仿佛无论结果如何,对他而言皆是一笔稳稳的收益。
如今,你是否已领悟,为何当时的毛主席在决定出兵朝鲜时,需深思熟虑如此之久,一旦作出决定,又表现得如此坚定?那是因为,对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来说,出兵已是迫在眉睫的唯一选择——背水一战,别无选择!
“我们坚信,投身战斗是必然的选择,非战不可。参与战斗所带来的利益无可估量,而置身事外所造成的损失则是极为惨重的。这就是毛主席的回答!
然而,斯大林此次却误判了形势,我志愿军的表现彻底颠覆了他的预期。换言之,我志愿军不仅成功击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,更是一举击碎了斯大林精心策划的“精密算计”。正因如此,当中朝两国均表示应当停止战争,转而与美方展开谈判之际,斯大林却并未认同这一观点。
斯大林深知,尽管他的周密计划遭受挫折,但通过中朝两国与美国的消耗战,依旧是一笔划算且轻松的买卖。至少,此举使得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土崩瓦解,而如今,唯有他的钢铁洪流,成为了地球上唯一的神话。这份喜悦,不言而喻。
自然,苏联从持续对抗中还能获得诸多直接益处,此处因篇幅所限,不便详述。因此,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形:斯大林逝世不久(1953年3月5日),朝鲜半岛的停战协议便随即签署(1953年7月27日)。
四、毛主席真高明
古语有云: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”回望抗美援朝时期,斯大林曾欢欣鼓舞,而今,普京在处理俄乌冲突时,亦感烦忧重重。
昔日我国在朝鲜战场英勇搏斗,今朝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泥沼。面对由美国领军的北约多国联军,俄罗斯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。他们心中固然渴望停战,然而泽连斯基(背后是美国支持)却始终不松口。
这其中的原因在于,美国早已预谋,利用乌克兰来消耗俄国,这无疑是一笔既惬意又轻松的胜算。回顾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,美军曾深刻体会到那种痛苦,几乎险些丧尽颜面。而现在,俄国同样遭遇了这样的困境,其衰败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。
俄国或许在还债,又或许不是。
故此断言“是”之由,无非在于美国与俄国均怀揣着以他人之牺牲来成就自身的野心。在双方的视角中,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你争我斗的态势——要么相互伤害,要么争夺生存权,以至于最终矛盾激化,自食其果。
之所以反复强调“并非”,乃是因为不论如何辩解,最终还是那句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才是真理。正是这一信条,使得中国在朝鲜战场上不仅击退了美国,还看穿了斯大林的布局。这是因为毛主席对全局了如指掌,正因如此,他才能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,挥师出击。
审视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,问题层出不穷,甚至有些情况令人难以置信。这恰恰是普京感到头疼的真正原因——为何现实与预期相差如此之大?
因此,不论如何剖析,终究无法否认,毛主席的智慧确实是超群绝伦!
配资炒股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